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榴榴无忌

电动祥子VS骆驼祥子

| 人围观 |

高翔哥哥2024-12-30 17:36:49

有人说,失业了大不了去送外卖!
也有人说,工作太费脑子,大不了不干了去跑跑腿送外卖!
看起来很多人对送外卖的想象还是太天真了些。
最近刷到一个视频,一个自媒体从业者“卧底”外卖行业半个月,将真实体验和感受发了出来,引发激烈讨论。作者得出的结论是:
“底层外卖骑手只有生存,而没有生活。”
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就是:
“把夜里的事交给梦,白天的事交给手脚,他仿佛是个能干活的死人。”
评论区大家也普遍把送外卖的骑手形容为当代骆驼祥子,取名“电动祥子”,刚好,如今距离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时代,接近一百年。
但是,拿《骆驼祥子》和当下的“电动祥子”相比较,我发现,电动祥子的处境远比不上骆驼祥子,换言之,当下,祥子们的日子更难过了。
01
毋庸置疑,外卖骑手和骆驼祥子有很多共性:
    比如他们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。18岁的祥子来到北京,信心满满要靠这一把子力气挣出自己的美好生活;全国各地的外卖骑手,也是靠一单又一单的派送完成业绩,讨得生活。
    比如都是青春饭,职业生涯周期相对较短。祥子一开始看到老车夫在风雪中倒下,以及后来穷困潦倒之后,看见年轻车夫撞到自己还回头冲自己一笑,这个意味深长的衔接,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行业的新旧交替,周期之短;当下很多外卖站点将骑手的年龄放宽到59周岁,但实际中,远比这个年龄要小。
    再比如,他们都要“靠天吃饭”,严重依赖自然环境。遇到阴雨连绵、风雪路滑或骄阳酷暑,交通意外与风险剧增,如今外卖骑手的待遇是增加一定配送费,但风险同样不可避免。
    还有,二者都处在底层,免不了受气。祥子在杨家拉包月,被杨家不同的人使唤来使唤去,承受各种恶语,还被小孩子戏弄“眼睛长在屁股上,只认衣衫不认人”,最后受不了气就走人了。如今电动祥子们,遇上好人还能给句“谢谢”,遇上来者不善的,给个“差评”,被罚款可能一天白干。跟祥子的处境一样:东家扔下一句“你要走随便,有的是人抢着来受气”。
    最后,工作都没有保障,还可能患职业病。骆驼祥子的就不用说了,即便在刘四爷租车来拉也没有什么保障;如今的外卖骑手要进入这一行先交1500的中介费,本身属于劳务派遣,没有任何保障,最多每天扣除一单作为保险。在日后不干了还车时,还要各种消耗磨损的扣费,最后还落下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病等职业病……
02
那么再来说说二者的差异:
•    1.电动祥子更费脑。很多人说“想换换脑子,就去送外卖”,其实当他真正开始送外卖就发现,外卖也很需要脑子,时刻注意派单,注意时间的把控,注意车速的把控,注意找到准确的门牌号……每分每秒都在消耗脑子,紧锣密鼓,并不轻松。
•    2.体力强度比不上骆驼祥子,但超长时间工作,让电动祥子疲于奔命。“卧底骑手”说,外卖行业的理论时间是早7点到晚9点,但实际工作中涉及接单,吃饭,赶路,一般到家12点,第二天6点起床,睡眠严重不足……
•    3.电动祥子人身安全风险更高。“卧底骑手”说,送外卖过程中,他会一直开启导航,不是担心不知道路怎么走,而是担心车速过快。而事实上,他半个月闯了5次红灯,遇到身边的骑手交通事故多达4起,他认为,外卖行业是对公共交通规则的极大破坏。
•    4.电动祥子工作自由度远不如骆驼祥子。在《骆驼祥子》中,祥子不想给刘四爷交车份,就自己攒钱买车单干,后来受不了杨家的气,还可以选择给曹先生拉包月。但现在电动祥子,几乎都困在大数据和算法中,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,几乎毫无差别,他们别无选择,除非不做。
•    5.电动祥子最可能比不上骆驼祥子的,我认为是对生活的奔头,是希望。骆驼祥子被称为“最想买车的人”,我们知道,祥子来到北京一门心思就想买上属于自己的新车,为了这个心愿,他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得,甚至一连遭遇几次攒钱失败,都没有灰心。老舍先生这样形容祥子买到新车的样子:
“车拉到了静僻的地方,祥子细细端详自己的车,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!越看越可爱,就是那尽不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可以原谅了,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。”
电动祥子们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奔头,但“卧底骑手”如此描述自己的感受,当然感受带有个人差异化:
“对我来说,最难以跨越的是那种无望感,一眼就能望到了人生的尽头,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,这种重复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。这种工作对我最大的冲击就是,生活在底层,只有生存,没有生活。每天挣扎在生存线上,那是一种不停的奔波与厮杀,而生活的柔软与温情永远都没有。”
然而,当希望被剥夺之后的骆驼祥子,也同样产生这种无望感:
“他不再有希望,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,坠入那无底的深坑。”
03
在视频中,“卧底骑手”界定了“底层”的含义,他说,底层用赚钱的多少来衡量是不够准确的。该如何理解底层,首先,送外卖是不折不扣的体力劳动。其次,虽然招聘网站上说,只要会骑电动车,会看导航就能干,看似门槛很低,但每天工作时长14个小时,实际时长16小时,早餐午餐不定时且狼吞虎咽……时间被压榨得很彻底,而在实际工作中,大多要以牺牲健康和人身安全为代价。
不同阶层很难共情。“卧底骑手”视频的第一条评论就是“还不是因为你懒”,这就是很多人眼中所认为的穷的根源。
然而事实如此吗?
很早以前,我就看过一个真实故事,说有位女博士卧底底层,就想看看穷人是如何自甘堕落的。于是,她乔装成一个无工作、无收入的离异女。她坚信:
“只要自己足够优秀、足够努力,人就能够从底层爬出,不会像其他人那般永远四脚朝天、永远捉襟见肘。”
然而,现实打脸相当快,她做服务员,当清洁工,干销售,每一份工作都做到行业内薪资之最。即便这样,每月一半的收入交给房东,剩下的仅够温饱,依然要忍受严寒酷暑的居住环境,她绝望地发现,只要自己在底层,就算忙到吐血,依旧翻不了身。
她就是大学教授兼畅销书作家芭芭拉·艾瑞克,可谓是真正的社会精英。
看来,阶层有重力,非极致的逃逸速度不能离开。
04
老舍在《骆驼祥子》中有一句话很有名:
“雨下给富人,也下给穷人,下给义人,也下给不义的人;
其实,雨并不公道,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。”
认识到这种对现实的无力感,对于我们个人而言,意义比较渺小,但还是要相信无数的渺小就能汇聚成伟大,我们以“蚍蜉撼大树”的力量去推动平台的改革,推动算法走向合理化和人性化。更重要的是,无论处在哪个层面,都要对生活保有一份希望,可以是情感,可以是物质,也可以是自由,多小多少都要赋予自己。
正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安迪所说:
“希望是个好东西,也许是最好的东西,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。”


随便看看